数字引领时代  智能开创未来

喜迎二十大 回望来时路

峥嵘百年砥砺前行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共十四大

一、会前准备:十易其稿的政治报告

中共十四大会场


1992118日至2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谈话。十四大报告的起草,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为指导,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按照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及总书记江泽民提出的要求,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指导,报告起草小组很快写出了第一稿,报送中央。4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报告第一稿进行讨论,参加常委会议的领导同志认为,第一稿从无到有,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报告的理论性、思想性需要加强,对一些重大问题要进一步研究,做出更明确更深刻的阐述,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层次要提高;改革开放14年的基本经验,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系统总结;要讲清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据此,报告起草小组又写出了第二稿、第三稿,不断进行修改加工。

 党的十四大报告的起草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全党智慧的过程。在历时7个多月的起草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了4次;政治局开会讨论了两次;江泽民同起草小组座谈了3次。党中央、国务院的一些领导还个别和起草小组谈了重要意见。

 7月,根据中央政治局讨论时提出的要求和邓小平的重要意见,报告稿又进行了两次重要的修改。中央决定将第六稿印发到全国119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党的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党的十四大代表,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的党员负责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大军区的党委负责人等3000多人,参加了对报告稿的讨论,每个单位都修改出了一个稿子。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委托中央统战部征求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知名人士的意见。起草小组还征求了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

  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起草小组对报告征求意见稿作了450多处修改。

 105日,十三届九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拿到的报告已是吸收各方意见修改而成的第九稿。根据全会分组讨论中提出的意见,2.6万多字的报告,又大大小小修改了170多处。




二、会议背景

大会是在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1978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致拥护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解决了党从1957年以来未能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揭开了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从1978年到1992年的14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14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了一番还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三大以后的5年里,我们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考验。在这5年里,我党遇到了国民经济在加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还遇到了国际政治风云的急剧变化。正是在这种尖锐、复杂的矛盾面前,我们党坚定沉着,作出一系列重大而正确的决策,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我国南方,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会议内容

会议议程:

1)听取和审查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后页附文本报告);

2)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书面);

3)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书面);

4)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5)选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

6)选举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李鹏同志主持大会开幕式。

中共十四大会场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分为4部分:

1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

2)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

3)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

4)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

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江泽民指出,为了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

第一,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

第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

第四,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第五,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

第六,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第七,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第八,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第九,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

第十,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江泽民同志作大会报告


江泽民还表示,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10年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新的历史性功绩。中央顾问委员会向这次代表大会建议,从十四大起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四、大会通过决议、建议、文件:

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大会经过充分酝酿,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89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30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名。


中共十四大党章学习纲要


大会审议通过了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党章修正案写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提出党的建设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增写了纪律的重要性,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要求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五、历史意义

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十四大对经济发展速度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决定将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由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调整为增长8%9%。十四大还对加快经济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必须努力实现的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

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宣传画《小平同志在深圳》


 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并将这一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党章。


实事求是是宝鼎



关注SUIBE青春统信

获取更多资讯


文案|来源于网络

排版|院文体部冯丽萍

审核|范晴怡

责编|肖包兴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