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系成功举办第十三期“博闻餐叙会(云讲座)”

文章来源:法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30 浏览次数:339

2020424日,国际关系学系第十三期“博闻餐叙会”以云讲座的形式如期而至。国际关系学系教工支部书记、副教授王金强博士和目前正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学的崔文星博士作为联合主讲人,就“疫情过后,全球化何去何从”的主题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国际关系学系主任吴晓锋副教授主持讲座。法学院国政专业学生、毕业校友及相关专业师生六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云讲座。

法学院党委书记唐旭生老师首先致辞。唐书记表示,本次云讲座的主题顺应时事,直面疫情对全球化特别是中国的影响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举办线上学术活动是新形势下的有益尝试,希望参会的学生能在分享中有所收获,在互动中有所启发。

本次讲座活动适逢疫情全球大流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在影响深远的疫情面前,全球化向何处去不仅是时代的问题,更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选择。

王金强博士综述了目前关于全球化的两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全球化将就此止步,近期的英国脱欧、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等表明逆全球化已在流行,疫情则带来“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冲击;二是全球化趋势风头正盛、不可逆转,疫情只是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波折。他认为,因为COVID-19疫情的突发性,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立竿见影,但是也应认识到这类突发性影响“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各国应对得当,经济可能会很快得以恢复。在随后与主持人的对话中,王金强博士就外资回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疫情对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崔文星博士表达了对国内同胞寄来援助物资的感谢,并围绕群体免疫政策引发的争论对英国的抗疫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崔文星博士主要从三个方面就疫情的影响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控制疫情,体现制度优势;为国际社会提供大量援助,在国际发展领域的影响力上升。其次,从南北援助VS.南南合作角度看,疫情使传统南北援助模式受到进一步冲击,使得“国际发展”向“全球发展”转变。最后,疫情暴露了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诸多问题,给人类发展划定了极限边界,强化了生态文明发展”的思想,推进了从发展后发展时代的过渡

我校开展在线教学以来,国关系教师通过组织时事讲座、专题辩论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关注和分析疫情变化对中国、对全球化进程乃至人类命运的影响。本次在线博闻讲座,既延续了以往线下博闻餐叙会的优秀学术传统,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拓展了学术讲堂的时空范畴,是对我院“三全育人”培养理念的“云端”践行。


Baidu
map